关于努力的励志文章1000字_关于努力的励志文章
【lizhi.jxxyjl.com--励志文章】
因为不被重视而觉得失落、难过、委屈、不公,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你不值得被高期望,不值得被更认真对待。所以,渴求重视的最好方式就是经营你自己,而非仅仅是参与。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努力的励志文章,欢迎阅读。
你以为是重在参与,但总有人在偷偷使劲
文/老杨的猫头鹰
1
涛被大家戏称为“三太子”,因为他拼命挣钱的架势,就像是长了六条胳膊的哪吒。
涛比我大一岁,有着我羡慕的成熟、冷静和自信。
但熟悉涛的人都知道,刚上大学时他无比的自卑,甚至可以说是绝望的。那时候,他爸爸因为吸毒败光了家财,而且还欠了很多债,多到亲朋好友都不敢再和他有往来的地步。为了上大学,涛的妈妈硬着头皮求了娘家人,这才凑齐了学费。在大学里,涛既要保证优异的成绩,以期获得最高的奖学金,还需要兼很多份职,以承担自己的生活费。
那时候的涛,连生病都不敢。也正因为如此,“国家奖学金”、“优秀大学生”等好事接踵而至,他还被学校保送,去美国公费学习了一年。再后来,涛又被教授举荐成了某大公司老总的得力干将。
你看,人生中那些最凶猛的好运气,最初出现在你面前的时候,往往是一幅穷凶极恶、青面獠牙的模样。它让你觉得全世界都在跟你作对,全人类都在拼命地愚弄你。
但实际上呢,那或许是惊天逆转的开始。
我曾问涛:“很多人都有绝望的时候,他们有的说熬,有的说挺,你呢,你是怎么过来的?”
他想了一下,平静地说:“我是盯着结果过来的,比如说奖学金,我就很看中它的分量,因为它至少可以让我少做两份兼职;比如说被教授举荐的机会,我就看中这次机会的意义,因为它可能彻底改变我的人生。所以我会比别人更拼命地去争取。当然也有不如人意的时候,但我的策略是,在尘埃落定之前,奋力一搏。”
我又问:“那你是觉得结果比过程重要了?”
他语气坚定地说:“当然是!你看大家只知道是爱迪生发明了灯泡,但谁记得很多前人们做出的贡献?”
2
在我们身边,有多少人是在考试前一个月心想“争取第一”,在考试前一星期变成了“努力就好”,最后在考完过后自我安慰说“重在参与”。
有多少人,在初入职场的时候胸怀大志,在工作期间默默无闻,最后变成了碌碌无为?
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,他们都相信同一种论调:“只要过程努力了,结果并不重要。”这样的人,看似不在意结局、成败,他们总觉得自己输得起。
可实际上,是他们不作为、不努力,然后自我催眠,说一切现状都是正常合理的。
等到青春所剩无几的时候,他们又开始忐忑不安起来,开始害怕来不及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。
一旦当你人为地降低了结局的重要性,你就会比别人少一分努力,你以为没差多少。可正是这看似不多的区别,会造就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生。
更要命的是,没尽全力的努力,意味着你既不能随心所欲地玩耍,又要对未来提心吊胆,纯粹是吃力不讨好的事。
3
世上只有成功了的人才有资格说结局不重要。如果你无法呈现出一个让人满意的结果,那么,无论你如何强调过程中多么辛苦、多么努力,都不会有人同情你。
任何事,唯有把它做完了,才能显示出你做得有多好。
试想一下:
如果你是一个设计,你说你为了完成这个策划案,已经一个礼拜没回家,已经48小时没合眼,那么老板会因为你已经很辛苦而放过你吗?
还是觉得你能力不行而怀疑你呢?
如果你是一个文字匠,你说你为了一个句子段子而绞尽脑汁,以求让文章以你最满意的样子呈现,这有什么意义呢?
你觉得煎熬的过程,读者是不会在意的。就像你去买西红柿,你只会在乎它的外观和口味,才不管它是如何栉风沐雨长出来的。
而且你的挑选和评论会很苛刻,因为你只在乎吃得爽不爽。
所以说,千万不要相信旁人对你说“结果不重要”这种话,因为你一旦真的搞砸了,批评、嘲讽、蔑视……会源源不断地朝你袭来!
4
别人在熬夜学习的时候,你躺在被窝里玩手机。
我问你怎么不去看书,因为考研已经迫在眉睫了。
你用被子捂住脑袋,低沉地回了一句:“今年考不上,明年再考呗,考试不就是重在参与?”
别人为了找工作,努力准备各种证书,做简历,总结实践成果,你在认真地看连续剧。
我问你怎么不出去试试,因为你身边的人都找到了不错的工作。
你被剧集感动得泪眼模糊,哽咽地回了一句:“这次没赶上,下次再去,面试不就是重在参与?”
别人加班、吃泡面,工作没完成的时候折腾到一两点,你心安理得地把工作留到第二天,吃得好、睡得好,效率比别人差了不知道多少……
我问你怎么不加把劲,因为领导正准备提拔一两个人。
你专心致志地刷着朋友圈,回了我一句:“今年选不上,明年再选呗,评优不就是重在参与?”
一定有人曾经跟你说过这句话,他们志在参与,他们不要求自己付出多少,他们只想看看到底发生什么事、以及会发生什么事,他们想当个局内人,但是又不愿投入太多,于是抱着重在参与的心态,来当奇迹的见证者,而不是创造者!
我好奇的是,“重在参与”不是那些已经成功了、已经竭尽全力了的人才有资格说的话吗?什么时候变成了不作为、不努力的借口?
请醒醒吧,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里,比赛从来都是强者的游戏,只有弱者才整天把“重在参与”挂在嘴边。
重在参与的人,大部份从来没有想过完全投入一件事。他们是“差不多”先生或“来得及”小姐,总是觉得参与过就好、有经历过就好,他们觉得时间有的是,任何想要的东西都会自然而然地来到。他们以“分享别人的荣耀”为乐,却忘了自己一无所获。
这倒也验证了纪伯伦的那句话:“对安逸的欲望扼杀了灵魂的激情,而这种浅薄的欲望还在梦想的葬礼上咧嘴大笑。”
很多时候,正是因为你的要求太低,欲望太浅,或者语气太温顺,所以命运才索性什么都不给你,结果你一无所有。
人生不能抱着重在参与的心态去敷衍,而是应该抱着竭尽全力的心态去拼。如果自己喜欢某件事,就百分之百投入,否则就不要轻易答应别人,也不要轻易答应自己只会付出一点点、只会做一半的事,因为这样既无法与别人好好合作,又浪费了自己的时间。
重在参与的心态会毁了你的热情,还会抹杀你的努力。它让你既配不上自己的野心,也辜负了所受的苦难。
5
那么你呢?
有多少人提醒你说“重在参与”?
你乒乓球比赛没进决赛,他安慰你说“不要紧,重在参与”;
你辩论赛第一轮就出局了,他对你说“没关系,重在参与”;
你送去参赛的照片被退回来了,他安慰你说“被退回来的很多,重在参与嘛”……
也许说“重在参与”的人是在关心你,但也有可能无形中伤害到你。
因为他没有看见你的渴望、你的努力、你的用心。他忽视了你在这次“参与”里有多少浓烈的渴望。
6
前阵子,我和公司的一个姑娘侃天。她突然对我说:“我在这个公司里,没有一点儿存在感。”
我问她:“这种想法怎么来的?”
她说:“上个星期我请了病假,有三天没来上班,回来之后,大家也没谁问我一句,好像我上不上班,也没人知道一样。我要是离开这里,不到半个月,就会被忘得一干二净了。”
确实,她是那种不爱说话、不太漂亮的姑娘,办事马马虎虎,接人待物也是不咸不淡的。
我对她说:“存在感不是你每天和大家打了几次照面刷出来的,而在于你的出现有没有价值!大家在微信群里聊聚餐的事宜,你一声不吭地看着,看了半天发了几个表情图像出去,以示自己在看,你让人怎么接你的话,又如何能给你存在感?大家在会议上争相提建议,你闷声坐在一边,听了半天也还是面无表情,然后再跟着大伙鼓鼓掌,以示自己在听,你让别人如何了解你的想法?你在所有能够展现你价值的时候,都给人一种‘重在参与’的姿态,那你说这事怪谁?”
决定存在感的,从来都不是你那没意义的喧嚣和参与,而是你的能力,你被人需要的实力。
7
大多数的失望难过,不是因为你真正丢失了什么,而是感觉自己不被重视。
为什么别人一张嘴就能得到大家的附和?
为什么别人发一条朋友圈就能获得满满的赞和满屏的评论?
即便是无聊的一句“今天喝水塞牙了”,也会被点赞无数?
而你,即便是期待别人安慰而发的朋友圈,也犹如石沉大海,无人问津。
你困惑不已,为什么会这样呢?
为什么就刷不出存在感,明明自己给别人点了无数的赞,而到自己这里什么都没有?
你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世界:“我周围的人都怎么啦?他们都不关注我吗?没人关心我了吗?是我哪里不对吗?大家对我有意见吗?大家不喜欢我吗?
不是的,存在感不是你参与了就会有的,它的本质是:你不争,也依然有你的位置。
因为不被重视而觉得失落、难过、委屈、不公,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你不值得被高期望,不值得被更认真对待。所以,渴求重视的最好方式就是经营你自己,而非仅仅是参与。
如果每次任务你都把自己定义为一个被动者,一个需要别人指示、动员、催促的人,那么你活该被轻视。
如果每次聚会你都是被通知、被安排,那么你活该坐在聚会的角落里发霉。
既然你只是以配角的心态出场,又凭什么想要享受到主角的待遇?
-
【高三十八岁生日励志短句】高三励志文章:十八岁,无关堕落详细阅读
一元复始,万象更新。转眼间,已到了十八岁,当然,也到了面临人生一大抉择的重要时刻。 高三的挑战,人生的第一搏,在向我们招手。过去的时光,你不必惋惜;昨日的无获, 你也无须抱怨。在这高三的最后一刻,让我们昂扬奋发,放手拼搏。 人生的道路上,难免有荆棘遍布,磨难重重。然而,我们正值十八岁,正值...
-
命运2怎么去高处|站在高处看,命运很公平详细阅读
身边一起长大的朋友,一起走出校门的同学,一起入职的同事,多年后如果还像若干年那样平行线般行进,那就不是生活.多年后的聚会上,总能发现有些人有些场景已经面目全非. 好友交往了一个艺人,三十郎当的男人,是电视屏幕上的半熟脸,半红不黑好几年,现在电视剧不太景气,好久没有接到像样的戏,整天在家看影碟...
-
【励志人生寄语】励志人生:为人生算帐来详细阅读
老师说:“人的一生如活八十岁,就由二十五亿二千二百八十八万秒的十位数组成。你知道在这十位数中提取了几位数吗?” 我是一个有些自负的人,在第一次参加的成功训练中,有一个课程是“认识自己”,老师说:“我们很多的人知道这个世界,却惟独不认识...
-
[俞敏洪一家]俞敏洪:放弃是一种智慧,缺点是一种恩惠详细阅读
有一次我在一本书上读到这句话,开始不理解,但在生活和工作中,终于开始明白其中的意义。在生活中,我们最愚蠢的行为就是太执著于自己的东西,把自己的东西捏着不放,不愿意放弃。结果呢,你捏着不放,别人就不会把他的东西和你一起分享。没有放弃就没有得到,这是再明白不过的道理。我在这里给大家讲一下分享理论。当...
-
【顺境比逆境更有利于人生发展】善待一切顺境,逆境,人生才无限美好详细阅读
有个流浪汉,看着每天那么多人都想菩萨祈求,心里生起对菩萨的不忍,于是对菩萨说:“菩萨,我看您每天都这么忙,处理上万信众的需求,我真想帮您分担忧苦~~” 想不到,菩萨对流浪汉说:“好啊,你就来试试吧!坐在我的位置上。”菩萨边说边从位置上走下来,走到...
-
讲自己的励志故事_励志故事:别把自己装进去详细阅读
我工作的那家私企是一家家族企业,我的很多手下都是与老板沾亲带故的人,所以很多明明很简单的事,处理的时候却总是让我感到头疼。 一次,由于qc检测员阿楷的疏忽,把一批不合格产品包装了,好在那天我抽检时查了出来,才没有出厂造成更大的失误。按道理我应该记阿楷的过,但我知道他是老板的亲外甥,我怕得罪了...
-
你唯一能把握的是变成最好的自己读后感|你唯一能把握的是,变成最好的自己详细阅读
文 卢思浩 我们会去看一部电影,无非是想从电影里看到我们自己。比如《星空》,比如《失恋33天》,比如《那些年,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》,只是毫无例外地我们无法跟着电影里的人物一起长大,你不是十三岁,你也不是十七岁,你失恋早就过了三十三天,你的身边也没能有个王小贱。回忆没有变,离开的是我们自己。...
-
写给为高考奋斗的自己|写给奋斗在高考征途上高三学子详细阅读
亲爱的高三学子: 你们好! 看到这封特殊的信的时候,你或许是被我的题目“孩子,你了解自己吗?”所吸引,那么,欢迎你继续阅读,同时预祝你在六月取得自己的收获。 你,看到了悬挂在教室的“高考倒计时牌”了没有?看着数字在一天天变化,你或喜悦,或担忧...
-
三思而后行的议论文_同学们,请三思而后行详细阅读
身为一个学生,在你来到人间这些年里,为你“付出最多、操心最多、费时最长”的人是你的父母。每当你准备悄悄地做一件事之前,都应该先静坐三思,想想一旦你所做的事“曝光”,会给为你达到那“三最”的人带来什么样的心情和感受。 如果你...
-
【俞敏洪经典励志语录】俞敏洪励志心语:从自愿自觉到坚忍不拔详细阅读
俞敏洪:从自愿自觉到坚忍不拔 所有获得大成就的人,都经过了一条必经之路,那就是从自愿自觉走向坚忍不拔艰苦卓绝的努力,最后才能够达到一个极高的境界和成就…… 也许只有当你们被自己的努力感动得泪流满面时,你们的生命才能叫作美丽的生命…&helli...